一、解决削峰填谷难题,发展城市分布式储能是切实可行的…
电动汽车已成为汽车行业不可逆的发展趋势。这一趋势在近日举办的2023年全球第一场A级车展——上海车展期间展露无遗。梅赛德斯-奔驰参展的27款车型中,近一半为新能源汽车;奥迪没有带来一辆燃油车;本田也没有纯燃油车出展;丰田展厅仅展出一辆纯燃油车……
2023年开年,多维度释放出“储能产业链新的发展趋势”信号。
新能源汽车行业热度延续,拉动动力电池装车量大幅增长,锂电板块热度居高不下,产业链掀起投资扩产的热潮。
日前,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了2023年1月动力电池月度数据。一些新情况值得关注。
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,新能源、煤电、气电等各种电源形式需要重新定位。
随着我国新能源车保有量提升,日前工信部联合多部门提出,建成适度超前、布局均衡、智能高效的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。内蒙古自治区、陕西省等地也先后出台政策,加大当地充电桩等设施建设。
全固态电池规模化量产尚需5至10年,半固态成过渡期优选。
在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指引下,健康有序地发展氢能产业
日前,工业和信息化部、交通运输部等八部门印发《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,通知规定试点工作期限为2023-2025年,新能源汽车比例显著提高、大力建设充电设施,健全智能交通系统。
复盘梳理2022年动力电池订单,对于新周期动力电池市场的演化趋势也可一窥端倪。
“双碳”目标下,能源产业进行了深刻的变革,各能源结构也面对着多方面的挑战。